如果說忠僕號是航行世界各地散播知識、福音和愛的偉大團隊,那麼ORBIS INTERNATIONAL的眼科飛機醫院可以說是航空版的忠僕號。
ORBIS INTERNATIONAL的歷史
(圖:ORBIS INTERNATIONAL的標誌)
ORBIS INTERNATIONAL創立於1970年代,是一個國際性慈善醫療組織,其目的在於藉由慈善醫療與各項救盲計畫,協助世界上貧窮國家的人民預防失明或重建光明。
這些救盲計畫包含提供發展中國家各項眼科醫療設備和技術,並制訂長期性醫療計畫,同時培訓各國眼科醫護人員,提升其醫療技術水準。
目前ORBIS INTERNATIONAL在加拿大、香港、澳門、愛爾蘭、台灣、英國、上海等地均設有辦公室,另外與中國、越南、印度、孟加拉、非洲、拉美與加勒比海等國家或地區都有合作計畫。
2005年ORBIS INTERNATIONAL更在中國、孟加拉、衣索比亞、印度和越南五個國家成立國家辦事處,由當地醫療人員管理,對白內障、沙眼、角膜疾病、兒童眼盲疾病提供預防和治療,並設立眼庫。
除了實體的訓練服務外,2003年ORBIS INTERNATIONAL更設立網路視訊醫療系統,讓全球志工眼科醫護人員,可透過網際網路,提供發展中國家的眼科醫護人員專業建議與指導。網際網路醫療系統可分為三個部分:一、電子顧問—發展中國家的夥伴可與專業指導聯繫,診治病人。二、電子圖書館—全球眼科醫生和眼科保健服務人員都可從電子資料庫取得教學資源。三、電子學習—醫生可參與網上測驗,復習眼科知識,累積持續進修學分。
ORBIS眼科飛機醫院
在各項救盲計畫中,最為人熟知的即為ORBIS眼科飛機醫院,藉由巡迴全世界,提供義診服務,ORBIS INTERNATIONAL將救盲大愛散播到世界各地。
ORBIS眼科飛機醫院是靠聯合航空與FEDEX航空團隊的志工機師擔任飛行工作,機上並搭載眼科專業醫護人員及相關醫療從業人員。
除了提供義診服務外,也提供停泊地點所在地的眼科醫療人員專業訓練,藉此提升當地的眼科醫療能力。
會有眼科飛機醫院這個構想,回溯源頭其實是來自這個組織的創辦人David Paton醫師。
(圖:David Paton醫師與眼科飛機醫院)
David Paton醫師原本是美國德州Baylor醫學院眼科學系主任,他常造訪發展中國家,他發現這些國家許多民眾遭受眼疾之苦,但其眼科醫護人員卻苦於高額的旅行與研習費用開支,而無法赴海外學習新的眼科醫療知識與技術。
他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用機動醫院的模式來對這些發展中國家的醫護人員提供眼科技術的訓練,同時也為苦於眼疾和失明的民眾提供免費醫療服務。
他把這個構想和其友人Betsy Trippe De Vecchi女士分享,Betsy Trippe De Vecchi女士的父親正好就是聯合航空的創辦人Juan Trippe。
在Juan Trippe的大力支持與奔走下,ORBIS INTERNATIONAL有了雛形。
第一架眼科飛機醫院:道格拉斯DC-8
當時的聯合航空主席Eddie Carlson於1972年捐出了一架已經停駛的老舊道格拉斯DC-8客機(該機註冊編號:N220RB)
ORBIS INTERNATIONAL的首架眼科飛機醫院,便是由這架飛機改裝而成。
雖然該機情況不甚理想,ORBIS INTERNATIONAL利用所得到的捐助,還是將其改裝成一架可運作的眼科飛機醫院。
該機於1982年首航,從休士頓飛往巴拿馬進行義診與當地醫療人員技術訓練的工作。
自1984年開始,ORBIS眼科飛機醫院將重訪曾舉辦過培訓的國家納入其行程表,藉此就先前的培訓計畫成果進行評估。
隨著造訪國家與次數的漸增,眼科飛機醫院的成員慢慢加入來自不同國家的新成員和義工,而ORBIS INTERNATIONAL本身也擴大為一個具備400名以上各國志工醫護人員、機師、工程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的大團體。
第二架飛機醫院:道格拉斯DC-10
隨著DC-8機型日漸老舊,零組件取得與維修越來越困難,1992年ORBIS INTERNATIONAL利用1,400萬美元募款所得購買了一架DC-10來取代原本的DC-8,其空間較DC-8還要大兩倍。
1994年,ORBIS INTERNATIONAL成功把飛機改裝成為眼科醫院,隨後該機便飛到中國北京進行首次任務(該機製造號碼是46501/2,註冊編號為 N220AU)。
(圖:由道格拉斯DC-10改裝之第二架眼科飛機醫院)
這架新的飛機醫院從機首到機尾依序是:教室、影音播放室、雷射治療室、手術室、恢復室,通訊中心,其中手術室位於機艙中央,是飛機遇上惡劣天氣時最穩定的位置。
在機腹下層機艙,還設有實驗室和技術中心,供生物醫學工程師教授當地技術人員進行保養眼科醫療設備之用。
(圖:機艙內配置)
教室可容納48人,學員可以透過視訊設備在教室觀察手術進行過程,或觀看錄影手術片段,教室亦會作義務教員授課和討論之用。
影音室設有54個監控螢幕,並控制機上16個攝影機和8麥克風,讓教室和機上各處觀察手術進行。機上手術的片段都會錄影,並複製存檔,可將手術流程的記錄,贈予當地眼科醫學界作參考。而雷射治療室包括眼科用的雷射儀器,並設有實驗台,以動物眼球作手術訓練。
以飛機作為醫院是一個很有創意的概念。其實將交通工具醫療化是一個很早便有的作法。
最常見的是救護車,後來又有專業醫療船(例如美國海軍的Comfort號)。
晚近的則是專業醫療機。
事實上,在許多國家的空軍裡,都有將運輸機改裝成醫療機的例子,國軍也曾將C-119運輸機改裝成醫療機,並配屬航空醫官與航空護士,但相對於救護車或醫療船,這類改裝多半是用可以拆卸的套件,一旦有需要仍可改裝回原本的運輸機。
像Orbis眼科飛機醫院這樣結構固定的專業醫療飛機醫院,例子並不多,加上成軍的年代早,更顯得難能可貴。
募款
由於ORBIS INTERNATIONAL是個非營利組織,但所從事的工作項目,乃至於機動性航空活動都是需要花費大量開支,因此募款對ORBIS INTERNATIONAL來說是維繫其運作的必要方式。
目前眼科飛機醫院所使用的DC-10客機,其實已經是1970年就首航的機種,在1989年該機便已停產,所以第一代眼科飛機醫院面臨的問題,其實在第二代身上也早已浮現。
若能有更新穎的機種接手,將會使得這項傳遞眼科專業技術與知識,並提供給廣大發展中國家民眾眼科義診的服務更臻完美。
透過善心捐款,我們也能為許多人重見光明做出貢獻。
(本文所有圖片均引自ORBIS INTERNATIONAL官方網站,如有著作權疑義,請即刻告知版主移除)
- Jun 26 Sat 2010 23:26
散播大愛的ORBIS眼科飛機醫院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